以女性视角处理悬疑题材,网文作家花潘向社会派推理转型

南方都市报   2023-08-30 19:52:09

“这三年虽然得到过一些荣誉,但离职业网文作家的距离还是相当远”,花潘告诉南都记者,“但我自己是不太着急的,因为我写作时间还非常短,才第四年,如果拉长战线来看,现在只是在学习期,我觉得还很早,可以慢慢来。”

2023年3月,起点中文网现实频道(以下简称“起点现实频道”)发起春季征文计划。网文作家花潘的作品《十七岁少女失踪事件》斩获春季征文首奖。


(资料图)

花潘是起点现实频道的代表作家之一,《十七岁少女失踪事件》是她的转型之作。在小说中,江城市十七岁高一女生夏绻离奇失踪,她的失踪是同为瀚文中学高一在读的姜采采筹谋了2个月的结果。只需要夏绻失踪48小时,姜采采就能撕掉大人们伪善的面具,让母亲汪荻看清那一双双充满妒意的眼睛,同时也要让自己逃出生天,避免像母亲一样落入命运无可挽救的穷巷。三代人,两个家庭,四十余年的纠葛被一个十七岁少女终结、击穿。

对于这部以细腻的笔调写尽斑斓世相和人性幽暗的小说,评委会评价称:“作品通过女性视角来处理社会悬疑题材,文学密度与故事情绪交织相映,作者对世情、人情的洞悉观察,对于复杂人性用心而不失节制的雕琢,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达,得到了评委和市场的高度肯定。”

向社会派推理转型

花潘2019年才正式涉足网文的行当,目前已在起点中文网发布了《天意高难问》《完美辣妈》《致富北纬23度半》《都市赋格曲》《十七岁少女失踪事件》等五部作品。其中,《致富北纬23度半》和《都市赋格曲》分别摘得第五届和第六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二等奖。这对一个网文萌新来说,是相当出色的成绩。

2019年,由黄磊编剧,黄磊、海清、陶虹、王砚辉、沙溢等主演的亲子教育题材电视剧《小欢喜》热播,给了花潘很大的触动。那时候,为了照顾儿子的学业,她刚刚辞掉工作,前往宁波定居。受到《小欢喜》的启发,花潘觉得自己也能写这种“贴近于生活的故事”。

正巧阅文发起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比赛,花潘信手写下了处女作《后青年时代》。由于作品发出后反响不俗,甚至引起了影视公司的关注,花潘信心倍增,相继又创作了《完美辣妈》《致富北纬23度半》《都市赋格曲》等都市生活题材的网文。

“三年时间差不多写的是类似题材的故事,只不过核心人物不一样,选取的矛盾点不一样,对于我自己来说是有些疲劳的,到了一定的瓶颈期了。”花潘告诉南都记者。因此,在《都市赋格曲》之后,她做了很长时间的休整,也与主编反复探讨新书的主题与构架。她希望写一部社会派悬疑推理小说,依然从家庭的角度切入。

“它与我自己的生活关联度很小,但我对生活的感知和一些细节是埋在小说的线索里面的,这是我在这个创作阶段更加喜欢的一种形式。”花潘说。

文体探索之路曲折多艰。在尝试阶段,花潘有过很多创意,比如要有“本格”范儿,要设计一个密室,想象一种很烧脑的罪案形式……这些创意最终因为各种原因被毙掉了。花潘坦言,一上手就写本格推理对自己的挑战太大,“我其实写过很好几版开头,但是最后都没有交到主编手上,给主编看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改得可以看了。”

第一次写悬疑,就连创作节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以前写都市题材都是大纲写好了之后直接连载,《十七岁少女失踪事件》则是初稿全部写完,才开始一点点在网站上发,一边发一边修改,更接近于传统文学的创作过程。

以“妒忌”为内核的大院故事

“大喊大叫的妒忌是笨拙的,保持沉默的妒忌才是可怕的”。

在查阅资料时读到这句话,花潘有种被击中的感觉。后来,这句话也成为解读《十七岁少女失踪事件》的密钥。

在世界文学当中,“妒忌”是一个经常被书写的主题。如何围绕“妒忌”构筑起一个崭新的故事?花潘告诉南都记者:“我是考虑把它放在一个人的漫长的人生当中,结合她的命运以及在时代发展之下的种种抉择,让人物更加丰满。”

社会派推理名作《绝叫》也给了花潘很大的启发,“因为《绝叫》也是对一个平凡人的命运崩坏的书写。”

在小说《十七岁少女失踪事件》里,“妒忌”是隐而不发的,是一团和气之下掩盖的暗流涌动。妻子妒忌与丈夫走近的年轻女学生,职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一方妒忌占优势的一方,这妒忌埋下种种因果,因为一封匿名举报信,一个意料之外的自杀事件,触动了厄运的机关……延续到下一代乃至下下一代,妒忌与被妒忌的双方地位调转,曾经的妒忌者反过来以救赎的姿态去实现心理上的满足。

小说的背景设置在南方的棉纺厂家属大院,故事的起点可上溯至1980年。主角汪荻、陈蕾出生在江棉厂的两个大院家庭,从小就是好姐妹。那时候,汪荻是人人艳羡的时髦公主,陈蕾是形影不离的小跟班儿。无论是厂区大院里的人情世态,还是两个女孩的童年往事,都被作者书写得极具年代感,十分动人。

网文作家花潘

花潘告诉南都记者,自己也是在建筑单位的大院里长大的,非常熟悉大院里孩子们之间的感情。另外,她对大院生活的熟稔让小说里充满了真实的细节。比如写到厂里住宅楼的分配,汪荻家住在黄金楼层四层,陈蕾家住在二层,“代表着汪荻的父亲汪瀚洋在江棉厂里拥有绝对光明的前途”。

之所以不直接写建筑大院而写纺织厂大院,在于花潘的另一番考虑。她向南都记者透露,小说主角汪荻、陈蕾都是上世纪70年代生人,而从70年代一直到90年代初,中国的纺织行业一直蓬勃发展,纺织女工这个身份在当年是有光环的。90年代中期以后,国营纺织厂开始走下坡路。“这个故事的主角,她的命运的波折跟她进入的行业,包括这个时代都是密不可分的。写纺织行业是因为它本身就是时代性的体现。”

汪荻是一个很立体的人物

在花潘眼里,《十七岁少女失踪事件》里的主角汪荻是她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。少女时代,汪荻是棉纺厂大院里的时髦小公主,漂亮又精致。自从父亲汪瀚洋含恨自杀以后,汪荻的生活境况急转直下。她放弃高中投考了中专,毕业后回到江棉厂工作。婚恋方面也不顺遂,先是移居滨海城市,给一个有钱的已婚男人姜国胜生了女儿姜采采,姜国胜做生意失败跑路后,又独自带着女儿辗转回到江城,接受儿时好友陈蕾一家的帮扶……

“虽然命运加附在汪荻身上很多痛苦,但她之所以走不出来,我觉得跟她的骨子里面很深的认知还是有关系的。”花潘说。

在花潘看来,一个人物的命运最终倒向何方,内驱力起着关键的作用。“汪荻的依附心态还是非常强的,她并没有形成很强的自我觉醒,其实还是一种弱者的生存哲学。”花潘告诉南都记者。比方说,在小说里汪荻选择念中专,是为了毕业以后进入江棉厂工作,得到陈蕾的父亲陈朝阳的照顾;江棉厂走下坡路以后,她又选择了依靠爱情,找了一个有钱的男人一起生活;当她在异地和女儿的生存难以为继,又回到江城接受陈蕾一家的庇护。“在别人的照顾之下,她认为她有了一个新的支撑点,因为又有人可以给她兜底了。”

但花潘也提到,汪荻并非堕落到底,她也希望发展自我,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。比如她在上世纪90年代加入了直销行业,就是她追求成功的表现。只不过因为没有辨识力,最终导致了不幸的结局。

“应该说她是在一个很纠结很挣扎的过程当中,去走完自己的这一生的,”花潘告诉南都记者,“汪荻是小说中最早成型的人物,也是最重要的人物,这个人物的一切在书里面都有非常丰富的体现,基本上没有太多留白。”

如果说汪荻是悲剧命运的承受者,她的女儿姜采采则既是承受者,也是反抗者。在小说中,17岁的姜采采策划了好友夏绻失踪事件,最终导致了两个家庭的悲剧性毁灭。花潘认为,姜采采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不成熟,她所付诸行动的背后推力是“非常生猛”的。“她是以一种以牙还牙,以眼还眼的方式去应对命运的不公,以并不成熟的方式,为一家三代,整整40年的命运纠葛书写下可悲可叹的句号。”

在花潘看来,从某种意义上来讲,姜采采比母亲汪荻更加不幸,因为在很年幼的时候,她的世界就已分崩离析,她的心灵早已因为感受不到爱和温暖而干涸。

但在小说最后,花潘还是为姜采采这个女孩留下了一点希望的火苗。“对于一个很缺爱的人来说,可能只需要一点点的,一点点真诚的怜悯,她就会找到一片绿洲。”

克服写作中的孤独感

“一出手就能够写出惊世骇俗的故事,我是没有这种天赋的。我觉得人人都可以讲故事,但我想把故事讲好,还需要大量积累,努力琢磨。”花潘对南都记者坦言。

除了查阅许多相关年代和行业的资料,她在写作中也下了许多“笨功夫”。《十七岁少女失踪事件》在成稿过程中大约经历了七八次修改。相对于此前的都市生活小说,社会派悬疑小说需要草蛇灰线、伏线千里,许多细节都得提前铺垫,这给写作增加了很多难度。此外,内容情节上是否能保证逻辑自洽,有没有前后矛盾,也需要反复修改来加以确认和完善。

“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孤独感的克服。”花潘说,“因为你一个人对着电脑,一直写一直写,有时候遇到瓶颈,会气馁,可能觉得,我不适合写社会悬疑,就不写了,把它坑掉……”但花潘咬牙坚持了下来,最后的结果也令她感到满意且欣慰。

由于属于版权向而非订阅向的写作,即便在小说连载过程中,本章说里也回应者寥寥,更增加了写作者的“孤独感”。但花潘内心知道,自己是有读者的,只是这个读者不通过互动留言的形式给予反馈。“我非常重视编辑给到的意见,因为编辑背后还有一大帮他们可能去推荐到的读者,比方说出版商和一些版权方面工作的同事……我觉得他们同样是很高质量的读者,面对这样的读者,我会更加在意产出的内容是否合格。”

事实上,她真正的第一部网文作品写于大学时代。那时候宿舍里有两台电脑,花潘和另一个女孩相约一起写网文,最后都放弃了,一个写了七八万字,一个写了十几万字,谁都没有发表。后来,当花潘真正开始认真写网络小说以后,就把这部古早的作品挖了出来,重新续完,那是个玄幻题材的小说,名为《天意高难问》。

但她并没有因此去跟风热火朝天的玄幻仙侠,而是一直在现实题材领域里深耕。“玄幻这些比较火的题材,很多年前赛道上就已经站满了人,”花潘说,“每个从事创作的人都有各自的契机,我的契机是因为碰到了现实题材征文,一头扎了进去。如今现实题材也有了更多元的发展,它的故事类型越来越多,而且脑洞可以越开越大。不管从影视改编还是出版来说,它都有很多可能性。”

如今,她每天8小时挂在电脑上,找资料、看书、码够2000-4000字。据透露,她正在写一个“现实+”的作品,“会融合一些幻想,带一点点悬疑,但它其实还是为了反映现实的一些故事”。花潘信心满满地告诉南都记者:“我希望能够通过更好的构思,更好的文章框架的打造,去创造一个比较多元的,可读性更高的展现现实世界的文体。”

采写:南都记者 黄茜